【2020年度全省“十佳”“十优”综合性政务服务大厅典型案例】
——大庆市红岗区政务服务大厅经验介绍之二
红岗区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堵点、痛点”,直面群众需求、企业关切的现实问题,以打造政务服务大厅流程标准化、服务优质化、惠企便利化为根本出发点,推动制度改革,创新服务举措,极大提升了企业办事满意度和群众获得感,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应有贡献。
一、服务清单再优化,梳理成果“树标杆”。红岗区着力优化审批服务事项办理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整合政务服务资源,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的总要求,先后开展事项梳理、流程重塑25轮,建立区级政务服务事项1124项,同步形成了“不见面”、“跑一次”等事项清单9类,通过理职责、清事项、优服务,实现区级政务服务事项精准规范。推进基层事项梳理,注重部门间联动衔接,实现街道社区、乡镇行政村之间服务事项的“数量、名称、结果”三统一,“事项、标准、编码”三同一,确保所有政务服务事项“有承接、无漏项”,在全市打造了可推广复制的政务服务事项的“红岗”样板。同时,红岗区努力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以红岗区政务服务中心为蓝本,在乡镇(街道)建立标准化便民服务中心7个,在村(社区)设立便民服务室25个,指定专人代办,成功打造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体系,优抚、低保等20个标准化的梳理事项通过“一张网”下沉延伸至街道、社区和乡镇、村屯,群众通过手机或到村委会(社区)便可申请办理相关业务,打通了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服务半径再拓展,全省首创“流动大厅”。立足百姓所需、群众所盼,红岗区打破工作常规,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在原有实体大厅、网上大厅、手机大厅和自助大厅“四端”服务基础上,推行“五端”政务服务模式——即探索建立了集“领导挂帅、部门协调、业务办理、政策咨询、法制宣传”于一体的便民服务“流动大厅”。通过事前征集群众需求,合理调配专业人员,将“流动大厅”服务车分头开到群众家门口,有针对性的开展业务办理,满足了不同群众的多样化需求,扩大了“群众少跑腿”辐射半径,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热情、贴心的服务。“流动大厅”主动服务上门,面对面倾听群众呼声,俯下身为群众办实事,变各职能部门“坐衙门”为“登门拜访”,进一步将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将服务窗口延伸至百姓的家门口,群众前来办理业务都是带着需求来,挂着笑容走,真正实现了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流动大厅所到之处,就是政务服务“方便百姓、志愿服务”的一道风景线,得到了老百姓,特别是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群众的一致“青睐”和“点赞”。截至目前,已先后深入社区、村屯开展上门服务16场次。
三、服务模式再创新,精心打造“企业家沙龙”。红岗区牢固树立亲商、重商、扶商理念,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定期邀请企业家汇聚一堂,集中问询企业发展需求,交流企业经营心得,共谋市场变化商机。在针对束缚企业发展的条框进行政务服务事项梳理的基础上,实时为企业“把脉问诊”,采取企业点单、部门接单、营商督单、服务评单的“四单制”工作模式,搭建集政策解读、交流合作、学习培训、督办落实、企业党建五大作用于一体的“企业家沙龙”平台。通过区领导现场办公、职能部门挂图作战、营商部门限时督办等方式,为企业发展提供从招商引资落地到生产经营全流程“保姆式”服务,真正实现企业的声音“听得到”、意见“看得到”、诉求“办得到”。我区民营企业——大庆康盛石油节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改扩建项目从申请立项到项目开工仅用8个工作日,极大缩短了企业前期建设手续办理周期,推动了企业及早建成投产。截至目前,已累计举办“企业家沙龙”9期,破解企业手续办理、融资贷款、用工荒等难题125个。